第零章 《乾朝》
在檀香大陆上,有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,历史上叫它“乾朝”,他们自称为“阳氏”或者“乾阳国“,喻国家为照亮天地的太阳。这个王朝统治了檀香大陆大约只有60年,尽管与历史上其他王朝的寿命短的不是一点半点,这个国家依旧让几代人生活在温暖的和平之中,以至于让人快忘记那狗食人命的年代。
现在的统治者,阳露鑫,是乾朝的第三任帝王,历史叫鑫虽帝,是开国者阳翌(东立皇帝)的孙子,他刚满50岁,硕壮的身板,络腮胡装饰了他熟成不变的颜貌,让人看起来不过30岁出头,但此时他命不久矣,是15年前中了毒箭,旧毒病发。
【资料图】
由于乾朝独特的后妃制,每一任帝王的子嗣显得极其珍贵且难以生存,阳露鑫也是如此,他一生只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名叫阳子嘉,19岁,是和太后生的(已故),另一个小儿子只有3岁半,叫阳庚,刚刚学会走路,是二妃王生的(乾朝每任帝王只能有一个太后,无论死活,往后的帝王配偶在前一任死后便可凤登妃王,注意,第一任妃王叫大妃)。
乾朝的国政制,叫文武百官制,文武各50大官,各有十官通过官考(在官考试)十年一换,用于流通政治阶级,为整体官团保持新鲜血液,这个由阳翌建立的、看似限制官僚的体系恰恰助长了官僚的滋生:
1、 由于只有50官,这百大官的权力都相当地集中,这50官为了不被淘汰会抱团守职,形成一个个小的政党内圈,内圈里面还有内圈,政治内斗不断消耗了乾朝的政治精力;
2、 官考,又叫“在官考试”,如名,必须是在政官员才有资格报考,由文武官首(例,文官最大的官,叫文官首)出题,导致官考成为了拉拢政党的工具,虽然不能引荐,但是通过题目和改分便可控制考者;同时十年一换的官考,也导致下官疲于备考,无心治理地方,导致腐败成风。其次,十官十年,导致弱势官位的部法十年一章,常年地改动法律,不仅让国家无法稳定发展,还导致错差冤案频频发生。
3、 假武真文,军人参政,导致国家权力分散到部队,且不说军变的危险,更是把利益抛向无仗可打的懒人军队,久而久之,便没什么战斗力,同时吸允国血。
由此可见,乾朝的早衰不过是时间的问题,但是由于没什么大战大灾,外加乾朝的大丰收的幸运加持下,也让檀香大陆的子民们,享受了一番天伦之乐。也许这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,阳露鑫30岁的乾朝盛世顶风,更是大地颤动前的一丝回光返照。
终于,在鑫虽35年,大北国韩丹闹饥荒,为了转移矛盾外加抢夺物资缓解灾情,韩丹国可汗拉上了国家三分之二的男人和五分之一的女人南下拓疆,浩浩荡荡30万人从北边带着冬天的寒流,像大雪雪崩一样,推倒了一群群在南方的、营养不良的庄稼。阳露鑫一力克千,亲自率领号召来的2万人在镇雷关挡住了凶猛的攻势,为支援带来了可能性。
韩丹可汗,名字不详,历史查到叫库卢瓦,是有名的南下王,传说他16岁时,就率领的韩丹人南下了,然而这些战士是各个部落借来的,库卢瓦实际上也很担心自己的前程,他许诺了各个族长的要求,但部落间总是会摩擦的,如今虽然站在同一个战线,却是各怀鬼胎。
冬天即将来临,如果时间越久,对韩丹人越不利,最终库卢瓦下足了狠心,在他的规划下,盔甲集中统一送到自己的亲卫部队,但是食物却全部外发,自己与亲卫只保留一部分口粮,这样一来便削弱了外族战力,却又因为食物没有低士气;库卢瓦还在最短的时间里,将带过来的女人和小孩训练成杀手,伪装成难民东渗西透,自己则不停在攻城转移注意力。
阳露鑫也意识到了难民的异常,所以整天泡在戒备森严的指挥所闭门不出,并命令手下对到来的难民严加看管,同时限制难民进入等。但即便是这样,阳露鑫依旧吃到谍战的亏,当然,这是乾朝的党野斗争的余波所带来的伤害,因为阳露鑫底下全是官僚的细作与党野,所以乾朝的军事阵营跟韩丹一样分裂,甚至更加严重。在城门遭到难民破坏后,阳露鑫不得已亲自出来率兵迎战,谁曾想到,阳露鑫中的那一支毒箭,是背后的小孩射出来的(弩),随着阳露鑫的失踪,镇雷关彻底失守。
这25万韩丹人库卢瓦的操作下,向心力得到了质的飞跃;另一边,阳露鑫在六个小兵的帮助下,有惊无险回到了阳城(首都),他发急信到爱将真田林那,让他速速在阳城附近集结军马,同时将即将抵达镇雷关的3万支援部队改成主力军,由武官首李向庄带领,加奔至前线受命。而立大功的六个小兵中,有三个领了免死令和奖赏便归乡了,其他三个各个编入了刚才受命的人(李、真、阳)。
我们来看看鑫虽35年的局势:
这个时候年仅三岁的阳子嘉,和母亲一起被拉下到后方,原因是阳母带着儿子到安夏找郭某拜师,结果韩丹人推进得太快,母子没来得及撤退,阳母等人只能躲到郭某的私塾中,阳露鑫其实也是在韩丹人眼下偷偷逃回去的。
真田林拿到了禁卫军的军权,但好在是阳露鑫的心腹,整个阳城提前进入备战状态,挖战壕,筑高城墙,屯备粮食和水,加急收编附近的零散部队,并进行整训。
而李向庄,拿到了全军令,自己带着17个武官,东拼西凑来7万人,加上项翁的3万,足足10万人,李向庄的策略是: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人的薄弱处,并逐个击破。他将骑步分开,把骑兵这种高机动兵种集中起来,去后方奔袭大本营(唐甲城),把步兵摆在安夏做出要决战的阵势,但是又有意放开了通往阳城的贞阳平原。这个行为在历史中争议很大。
库卢瓦在攻下关后,已经吞掉了檀香的三分之一,培养出来的杀手也没什么必要继续用,他保留培养的精力去关注更强而有力的亲卫,库卢瓦并没有急于进攻,既然拿到了领土,那便稳固后再进行冲击,现在两边都没有集结完整,陷入混战反而以人数众多为优势的韩丹军不利。
库卢瓦见到李向庄的布局感到诧异,现在他有几个选项,
1、 占领贞阳平原,但是不推进,发展,这样有可能陷入李向庄和真田林的夹击
2、 直攻阳城,且不说攻不攻得下,这样做不仅同上陷入夹击,而且容易被李向庄偷袭大本营
3、 去安夏打决战,但是库卢瓦认为这是李向庄的圈套
然而,我们无法想象库卢瓦的智慧,他从不做选择题,在调节完毕之后,库卢瓦做了个大胆的决定,他将部队兵分三路,亲卫留在大本营、一路去安夏打决战、一路去攻打阳城,李向庄看傻了,这不是正中下怀嘛?
李向庄也表现出了镇国大将应有的冷静,这也有可能是库卢瓦将部队虚分实合的计谋。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李向庄认为当下的韩丹军无论是什么计谋,就是实实在在的分开的,眼下就是出奇制胜的最好时机,他亲自率领骑兵偷偷从安夏的东北边绕过,直达唐甲城。一夜便把库卢瓦的大本营拿下了。这一夜库卢瓦的亲卫表现得非常凶猛,把李向庄的骑兵打残了一半,奈何李向庄的骑兵部队比库卢瓦的亲卫要多,但是李向庄在唐甲城迟迟没有看到库卢瓦的尸体,于是猜测自己有可能中计了,然后马上率军离开了唐甲城,直击下一个目标。果然,李将军跑半路中了埋伏,只能逃回到唐甲城。
库卢瓦此时已经身在安夏,纵使让自己的亲卫变成诱饵,也要吞掉这十万乾军,攻阳城一路的韩丹军突然改变了目标,绕到了安夏南边,将安夏包围,二十万打十万,安夏决战。
结果是,由副大将项翁率领的九万余人,由于李向庄没有回援,没有骑兵的数万乾军,全部战死在了安夏,韩丹军血战后也只剩下了当初的一半(不包括妇孺),14万人左右。库卢瓦决战后立刻回去围剿李向庄,李向庄被活捉,吊死后被挂在了阳城之北。
在围剿李向庄的这段时间里,阳母认为这是回到阳城的最佳机会,于是道别郭某后匆匆离开了,至于阳子嘉在安夏战场看到了什么以及他的故事,便是之后的内容了。在逃回阳城的途中,阳母等人遭到了库卢瓦的追杀,最后阳母因为保护阳子嘉中箭身亡。经历过这些,阳子嘉的心境与成熟,远远超越所有的同龄人。
真田林在准备充分后,首都卫军已经扩张到了4万人,武官也只剩了30人左右,这次大家真的急了。阳露鑫没办法,将国家的兵权分释给各个地方,让地方自备武装,将更多的权力发放到仅剩的武官之中,武官首由李向庄的父亲,前一任武官首重新任职,他叫李戳,已经67岁了。
库卢瓦马不停蹄,连连胜战让韩丹军士气大增,不过一年便站在了阳城的城墙之下。但是在攻城不足一个月后,库卢瓦就急匆匆带着剩下的韩丹军往西跑去,至于库卢瓦后面发生了什么事,历史上没有记载,在韩丹历史中,他们只能用失踪来解释。乾朝就这样,莫名其妙的收回了失地,但是经此一战,乾朝的灭亡定格在了二到三十年之内。
随着时间的变化,李戳71岁病逝,他的孙子李董17岁没有官差,所以无法报官考,武官首由项翁的儿子项千闻任职(20岁),后由于武官首不能以官考录取为理由,在阳露鑫的调整下,将武官首的位置转让给了真田林。
又过了十几年,在这些岁月中,阳露鑫吃教训疯狂的建立并补充他的私人情报系统,并预备进行一次大清洗,对自己的官僚系统做一次彻头彻尾的改革。他意识到,属于乾朝的内乱即将拉开帷幕,因为之前放开的权力过多,要想收回只能兵戎相见,阳露鑫自己主动卷入了党野的斗争。可惜,时间不等人,阳露鑫的病终究是发作了,宫廷中的医生看了也只能摇头,毒素已经深入骨髓,过不了一两个月就会身亡。阳露鑫恨意难平,自己明明看起来还很健康,怎么就命不久矣呢?医生解释,此毒要入脑才能发作,从看起来健康到病死不用半个时辰。
阳露鑫,在他思考了一晚后,将自己的大儿子阳子嘉,叫到宫中的闲庭喝茶,他有事要向自己的儿子交代。
而我所讲述的故事即将开始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海峡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皖ICP备2022009963号-10 联系邮箱:396 029 142 @qq.com